wsz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用途
wsz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用途|图片分享(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流程) 标签: 添加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2315
一、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性能特点:
效率高,品质高,模块化,安全化,美观型
二、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说明:
设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的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水水质,进水BOD 200mg/l,出水BOD 20mg/l指标设计.总共有六部分组成:
(1)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装置;(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
现分别论述如下:
(1)初沉池:设备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
(2)接触氧化池:初沉后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6小时,填料为新颖梯形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
(3)二沉池: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它们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O.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升至污泥池。
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
综合废水自流经格栅格去大颗粒悬浮物流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池中废水均质均量后,通过液位计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对废水中N、P、CODcr、BOD5等污染物进行降解。水解池内挂有弹性纤维复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池内存在高浓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在池内有机物被厌氧菌降解,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将废水中NH4+转化为NO2-和NO3-。又借助池内弹性填料上附着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其BOD5、CODcr、等污染物指标。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沉淀的污泥适当经气体打入污泥池消化处理,沉淀池的污水主要进行泥水分离后再流入后续清水消毒池达标排放。污泥池累积的剩余污泥消化后由抽泥泵定期清理外运,上清液回流水解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四、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污水-沉淀-腐化-澄清-调节池-上清液-污泥池-净水”
五、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用范围:
该设备适用于生活有机污水及相似的工业废水,如:生活小区、别墅、写字楼、宾馆、食堂、洗浴中心、中小型工厂、医院及中小型医疗机构、车站、机场、码头、商业街区、公园、名胜古迹等旅游风景区、学校、军队、机关单位、其他对场地、环境要求较高场所。
六、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产品优势:
1.设备埋于地表下,上面可以进行绿化,环境美观。
2.整个设备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
3.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设备上方可修建停车场等,无需建厂房等设施。
4.对周围环境无影响、污泥产生量少、噪音小于二类地区的标准。
5.操作简便、维修方便、工艺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6.设备可按标准布置,也可随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用于各行业所产生的化地生活污水处理。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埋式增长,对大自然的污水污染愈来愈受到人类的重视,在总结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可地埋设置的设备成套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设备采用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外先进工艺和生产制造技术,用途生产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化地其目的埋式主要是使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医疗废水经该设备处理后达到用户要求的排放标准。设备主要用于居住小区(含别墅小区)、污水高级宾馆、处理医院、设备综合办公楼和各类公共建筑的用途生活污水处理,经该设备处理的化地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埋式全套设备均可埋设于地下,污水故称“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一、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性能特点:
效率高,品质高,模块化,安全化,美观型
二、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说明:
设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的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水水质,进水BOD 200mg/l,出水BOD 20mg/l指标设计.总共有六部分组成:
(1)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装置;(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
现分别论述如下:
(1)初沉池:设备初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
(2)接触氧化池:初沉后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1小时以上。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6小时,填料为新颖梯形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
(3)二沉池:生化后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它们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O.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升至污泥池。
三、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
综合废水自流经格栅格去大颗粒悬浮物流入废水调节池;调节池中废水均质均量后,通过液位计控制由污水提升泵打入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来对废水中N、P、CODcr、BOD5等污染物进行降解。水解池内挂有弹性纤维复合填料以增加微生物量,池内存在高浓度的污泥混合液及生物膜,在池内有机物被厌氧菌降解,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水解池出水流入氧化池,在好氧的微生物作用下,将废水中NH4+转化为NO2-和NO3-。又借助池内弹性填料上附着的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降低其BOD5、CODcr、等污染物指标。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沉淀的污泥适当经气体打入污泥池消化处理,沉淀池的污水主要进行泥水分离后再流入后续清水消毒池达标排放。污泥池累积的剩余污泥消化后由抽泥泵定期清理外运,上清液回流水解池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四、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污水-沉淀-腐化-澄清-调节池-上清液-污泥池-净水”
五、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用范围:
该设备适用于生活有机污水及相似的工业废水,如:生活小区、别墅、写字楼、宾馆、食堂、洗浴中心、中小型工厂、医院及中小型医疗机构、车站、机场、码头、商业街区、公园、名胜古迹等旅游风景区、学校、军队、机关单位、其他对场地、环境要求较高场所。
六、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产品优势:
1.设备埋于地表下,上面可以进行绿化,环境美观。
2.整个设备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
3.可以减少占地面积,设备上方可修建停车场等,无需建厂房等设施。
4.对周围环境无影响、污泥产生量少、噪音小于二类地区的标准。
5.操作简便、维修方便、工艺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6.设备可按标准布置,也可随地形需要特殊布置。
全国服务热线:【15165428330】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
熊海峰教授走进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活动
掌上梅州讯今年9月是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一系列汇聚智慧与创新的科学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作为2025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梅州行)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7日,表界面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委员
...[详细]
-
8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了7月份经济运行简况。据了解,7月份,广东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高温、暴雨极端天气以及基孔肯雅热疫情等不利影响,加力推动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详细]
-
休渔期结束后,海鲜“上新”情况如何?8月22日,记者探访江门台山市广海镇水产交易中心。海鲜档主陈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开渔过后,多种海鲜“上新”,吸引众多游客周末前来。据了解,当地为提升游客体验感,投资
...[详细]
-
伽师瓜不止鲜食!深加工产品锁住风味、卖向湾区_南方+_南方plus金秋时节,位于伽师县的喀什农牧集团伽师瓜干加工厂一派繁忙。在厂区门口,载满伽师瓜的农用车排成长队,正等待运输进厂制成伽师瓜干。“今年2
...[详细]
-
掌上梅州讯近日,广东诸事成农牧有限公司一批120头供港澳活猪顺利完成远程检疫监装作业,标志着梅州供港澳活猪远程视频查检新模式正式启动。通过高清实时视频和语音交互技术,海关关员在短短1小时便完成了全部检
...[详细]
-
健康体检是发现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举措。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发现里面的字和符号都认识,却看不懂具体内容。那么,如何看懂关键指标、出现哪些异常需要及时就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健康体检涵盖临床各科室的基本检
...[详细]
-
在微观世界中,有一种名为“缪子”μ子)的基本粒子,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深入岩石与金属,揭示地下结构的奥秘。如今,这一源自粒子物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被深圳地铁转化为轨道交通建设中的“
...[详细]
-
...[详细]
-
3万农户收入翻一番!高要这个特色产业很“高桂”_南方+_南方plus在肇庆高要,“东方香料”肉桂正被“玩”出新花样——采食肉桂长大的 “高桂虾”,虾青素含量比普通虾类高出2至3倍,肉质紧实又爽口;“高
...[详细]
-
为了让澳门青年全面了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营商环境,深化对惠澳政策的理解,推动企业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8月16日,横琴新家园社区党委、新家园社区团总支联合爱国爱澳社团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区办事处、澳
...[详细]
热点阅读

梅州市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举行换届大会,罗钦祥当选会长
一组海报带你数读佛山湾区建设新答卷
商务部:有信心、有底气继续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重塑微笑,爱心筑梦!唇腭裂儿童医疗公益项目第二期在珠启动
梅州日报小记者变身“青团小师傅”,解锁舌尖上的非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