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了!A股创四年新高,哪些行情悄悄变了?
A股强势走高,赚钱新一轮机遇开始了吗?创年
账户久违翻红、群里开始热聊、新高行情基金回本的悄悄截图在朋友圈刷屏。
8月13日,赚钱沪指创下近四年新高,创年两市成交额时隔114个交易日重返2万亿元,新高行情超2700只个股上涨。悄悄
行情渐热,赚钱赚钱效应正在从机构蔓延到散户,创年从主线传导到情绪,新高行情连沉寂已久的悄悄券商股都“一言不合”拉出涨停板。
不少人感慨:“这回,赚钱是创年真涨了。”但比热闹更值得关注的新高行情,是行情的底层逻辑,正在悄悄切换。
新高了!市场进入“兴奋模式”
这几天,很多人的账户都在“久违地动了起来”。
有人在社交平台晒出“回血图”,有人问“该不该加仓”,更有老股民调侃称“盯盘变成了一件开心的事”。
看着满盘通红的账户,白领常虹感慨:“股市是提振消费最好的利器”。
13日,沪指持续飘红,创2021年12月13日以来新高;创业板指大涨3.62%,中小盘股集体爆发,赚钱效应明显蔓延。最直观的指标是成交额——两市全天成交2.15万亿元,时隔114个交易日再度站上2万亿关口。

不只是指数涨,个股也普遍上涨。
今天盘面上,超过2700只个股上涨,行情之热,几乎肉眼可见——从AI硬件、算力芯片,到有色金属轮番上热搜,热门股涨停潮此起彼伏。
大量个股涨势惊人。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共有473只个股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有269只个股的股价涨幅超过100%,其中,上纬新材涨幅超1180%。

就连一度被市场冷落的券商股,也重拾“牛市旗手”风采,国盛金控、长城证券、中银证券相继封板。
从核心赛道的科技成长,到周期板块的资源股,再到金融权重的券商股,这轮行情的轮动节奏与攻击力,让市场仿佛重回“牛市现场”。
更重要的是,“活跃”的不只是股价,还有人气。
沉寂许久的投资交流群重新热闹,券商App的开户量回升,融资余额连续数日上涨,代表活跃资金情绪的“T+0交易账户”大幅增长。更有基金销售人员透露,“最近主动来咨询基金的客户,比6、7月多了不少”。
情绪、资金、交易量同时升温,赚钱效应开始扩散,这是一个典型的“兴奋周期”特征。
或许还没人敢说“牛市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开始相信它有可能来。
加仓了!哪些资金在悄然进场?
在热闹的盘面背后,行情的“底层逻辑”其实已经偷偷更新。
从资金面看,这波行情里,敢“借钱”炒股的人明显多了。
8月11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飙至20122亿元,时隔十年再度冲破两万亿关口——上一次见到这个数字,还是2015年牛市巅峰时的7月1日。两融资金将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等热点行业推上了新高。
一边是杠杆资金,一边是“新鲜血液”。
上交所数据显示,7月A股新开户数冲到196万户,环比激增19%,同比更是暴涨71%。截至7月末,今年A股累计新开户已达1456.13万户,同比增长36.88%,源源不断的新股民正跑步进场。
有基金经理直言,现在的市场,是典型的共振行情:产业逻辑、流动性逻辑、资金结构、市场情绪同时发生改变。
自去年“924新政”后,央行连续降准、释放专项工具,相当于给股市开了“水龙头”;而“反内卷”政策落地、经济数据回暖,又给资金吃了“定心丸”。

那么,究竟是谁在“真金白银”加仓?
一是散户。在低利率时代,居民的银行存款“搬家”。与此同时,那些偏稳健、低收益的固收理财、货币基金及黄金ETF等资产也不香了,居民纷纷将避险资产转向股市。东吴证券认为,股票市场成为居民财富“蓄水池”的作用凸显。
二是外资。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他们在中国悄悄“扫货”。7月北向资金日均成交2024亿元,比6月暴增36.3%,创下“924新政”以来的新高。彭博数据显示,海外中国股票ETF近一个月吸金1.99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47%。
三是险资。根据今年1月新规要求,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需投向A股,这意味着每年将有数千亿元“长钱”源源不断入市,成为股市的“定心盘”。
恐高吗?市场期待慢牛行情
市场热了,人却开始慌了:“现在还能上车吗?”“会不会又是一波诱多?”“是不是涨得太快了?”
一边是账户久违地翻红,情绪高涨;一边是“怕追高、怕被套”的本能犹在。“恐高症”开始在部分投资者中蔓延。
这是典型的“牛市初期情绪反应”——对上涨的事实认可了,对上涨的逻辑还没完全说服自己。
从盘面来看,这轮上涨确实有“慢牛”的一些特征——不是狂飙突进,而是结构轮动;不是靠单一题材撑场,而是多条主线共振推进。从科技成长、周期资源到金融权重,各类板块轮流接棒,形成了“边涨边换手”的温和节奏。
虽然资金跑步入场的架势,让市场联想起2015年的疯狂。但不同的是,现在的两融余额占市值比仅2.23%,远低于当年的4.27%;外资持仓更偏向价值股,散户也多通过基金入场。正如国金证券所言:“这轮资金潮,少了些狂热,多了些理性。”
但这轮行情是否具备持续性,目前仍要观察几个核心变量:
一是政策的延续性。要形成真正中长期信心,仍需观察后续改革是否能进一步落地,是否能在制度层面稳住活跃度。
二是资金的持续性。这波上涨背后,有融资余额增长、机构调仓、公募建仓等增量动作,但也存在短期交易热情抬头、情绪资金追高的成分。要想走得远,必须有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接力,而非一阵风。
此外,临近中报披露期,业绩兑现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验金石”。能否走出估值驱动、进入盈利驱动阶段,是这轮行情能否转向更清晰趋势的关键。
所以,现在这轮行情,是“新一轮行情起点”,还是“前期反弹的尾声”,我们拭目以待。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知识)
-
新农人再唱《河流》,乡村教师歌咏奋斗,湛江赛区三强出炉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新农人再唱《河流》,乡村教师歌咏奋斗,湛江赛区三强出炉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_南方+_南方plus9月14日晚,“天籁乡音 时代粤章”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湛江赛区总决赛在廉江市举行。来自湛江霞
...[详细]
-
22日,第十七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决赛阶段竞演评审在福州启幕。省属院团、8个设区市艺术院团、艺术院校以及民营剧团等40家单位的选手会聚一堂,比拼才艺。本届大赛由福建省文联、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省戏
...[详细]
-
掌上梅州讯26日,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百岁分院举办开放日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增进群众对长期护理服务的了解。百岁分院是我市首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定点服务机构之一,是市第
...[详细]
-
香港旅游发展局:上半年访港旅客约24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2%
根据XM外汇官网APP的报道,香港旅游发展局在7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1月至6月)访港旅客总人数达到约2400万人次,同比上升了12%。其中,6月份约有348万人次访港,同比增加11
...[详细]
-
从“大”到“优”,看广东冬瓜种业如何“育见”未来_南方+_南方plus随着冬瓜成熟步入上市阶段,广东梅县区的冬瓜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冬瓜流通商谢老板带领工人在田间组织采收、分拣、装车,平均每
...[详细]
-
记者22日从省体育局获悉,当天在印尼巴厘岛结束的亚洲击剑锦标赛上,福建选手分别在花剑和重剑项目上收获1金3银2铜。22日,击剑亚锦赛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2002年出生的福建选手杨静雯与队友施悦馨、唐君
...[详细]
-
福建启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科创平台奖补申报平台最高可获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为激励我省创新主体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有力推动福建科技创新主体积极承担国家级项目、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
...[详细]
-
26日,福州市长乐区闽江南岸,随着预设巡航时间的到来,建设在鑫通码头最高建筑楼顶的无人机自动机场舱盖缓缓开启,无人机自动开机、升空起飞,对预设目标区域进行例行巡查,标志着福州机场边检站建设的无人机自动
...[详细]
-
广州杂技团《追光者》闪耀疏附!助力文化润疆再谱新篇_南方+_南方plus日前,疏附县影剧院座无虚席,作为广州援疆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携精品杂技晚会《追光者》震撼上演。12个精品节目将岭
...[详细]
-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不断打通与中亚国家的双向往来与互联互通。据厦门海关统计,前5个月,福建省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85亿元,其中出口21.89亿元,同比增长6.82%。数据显示,民营企
...[详细]

星油藤新品发布,安立邦三大品牌联合助推健康产业新浪潮
“直航+免签”激活高尔夫入境游 福建成韩国球友新宠
福建首开“纪检监察”本科专业!能学啥?就业方向有哪些?
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12%!梅州经济开发区1
汕梅高速改扩建梅州段涉输油管道迁改完成第二处动火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