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立秋后,正是致富伞食用菌快速生长的时节。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的全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竹荪等食用菌正破土而出,出品撑起承载着当地村民的牌驻增收希望。
这片生机盎然的基地,是由省林业局、省农科院、翁源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农业银行翁源县支行组成的驻龙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以科技为笔、产业为纸写下的乡村振兴答卷。
入驻一年多来,工作队从破解林地效益低的困境,到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为龙仙镇食用菌产业全程“牵线、搭台、赋能”,让该镇的林下经济从“零散种植”走向“规模发展”,从“初级卖鲜”迈向“品牌增值”。
9月19日—23日,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下称“活动”)将在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举行,届时,驻韶关翁源龙仙镇工作队将亮相推介。“这次我们参展的内容以龙仙镇林下作物为主,希望能得到湾区市民们的青睐。”工作队队员、省农科院派驻龙仙镇中心村第一书记丁晓敏说。

锚定林下经济,引进“金种子”
初到位于翁源县东部的龙仙镇,工作队便带着“找痛点、谋出路”的目标深入中心村调研。他们发现,地处翁源腹地的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连片竹林的天然优势,却长期困于“三低一突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林地经济效益低、综合产值低、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的矛盾突出。
“村民有种菇传统,镇里、村里也迫切想发展特色产业,关键是缺‘好品种’和‘硬技术’。”工作队迅速达成共识——要让闲置竹林“活”起来,食用菌产业是最佳突破口。

工作队队员在龙仙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外合影。
为此,工作队主动牵线搭桥,促成省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团队下沉一线“把脉开方”。团队先测土、析气候、研市场,最终为中心村选定了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这两种菌菇不仅能适应翁源的自然条件,还能把竹林剩余物变废为宝,当成栽培原料,既环保又省成本。”工作队介绍。
为实现全年种植,工作队还提前规划,协调团队下半年引进红托竹荪新品种——这种菌菇适合秋冬种植,与4-5月种植、8-9月采收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红托竹荪个体结实、适合鲜食、经济价值也更高,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一颗“科技金种子”,为中心村林下食用菌产业埋下了“高品质、强竞争力”的伏笔。

破解连作难题,菌菇“四季采”
“以前种竹荪,一年只能收一季,同一块地再种就减产,想扩大规模根本不敢。”基地负责人杨席民指出了传统林下种植的“卡脖子”难题——季节限制严、连作障碍突出。这也是工作队推动产业升级必须跨过的坎。
为破解这一困境,工作队推动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带头人刘明博士扎根基地,与杨席民边种边研。经过反复试验,团队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精准调控林下湿度,待竹荪采摘后,只需更换培养基,就能在同一块林地继续种植。
这一技术不仅突破竹荪轮作障碍,还延长了出菇期,实现“多季采收”,更通过生态调控让林地资源循环利用。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落地,效益立显。如今,龙仙镇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日均产能达400斤(折干货40斤),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日产值高达1万元。“病害少了,轮作后每亩产值还涨了30%以上!”杨席民信心满满,“有工作队和专家撑着,明年肯定要扩大种植规模。”

产业兴,为龙仙镇带来发展活力。

品牌赋能全链,产业“强起来”
“光种得好还不够,得让产业链‘连起来、强起来’,村民才能真正得实惠。”在工作队看来,产业振兴需要全链升级。驻镇一年多来,工作队围绕“品种—栽培—加工—销售”各环节,精准“补链、强链、延链”。
入驻以来,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资金近90万元,推动建设集菌包制作、冷链储藏、加工烘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如今,竹荪不出村就能烘干,解决了鲜菇保存期短的难题,改变了过去只能卖鲜菇赚辛苦钱的局面,让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绿色明珠”翁源县龙仙镇。
为让中心村的菌菇“有名有姓”,工作队还指导合资企业注册“仙邑珍”商标,设计专属包装,还建设文化展厅,讲好“林下菌菇”故事。“下一步,我们还要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用科技‘背书’,让产品从‘提篮叫卖’变成‘品牌营销’。”丁晓敏说。
在工作队的规划中,中心村的菌菇产业还要“向前伸、向后延”:完善产业服务中心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实现“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统一销售”;打造“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规划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让竹林产生多重收益。
如今,中心村的菌菇不仅种得出、产得多,还卖得好、附加值高。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工作队也充满期待。丁晓敏表示,希望借由活动展示平台,进一步链接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同时链接大湾区商超、社区渠道,推动三华李、九仙桃、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为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蹚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兴村的新路径。
撰文:梁煜
来源:南方农村报
(责任编辑:知识)
-
广东2025年绿色食品宣传活动走进厦门_南方+_南方plus晚风轻拂海岸线,落日与音乐交织。9月16日,以“绿色食品 提振消费”为主题的广东绿色食品宣传活动走进厦门,同期与广西联合举办FAO营养膳食与
...[详细]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九三纪念活动各项转播工作已经准备就绪。此次总台前方共投入超过3000人工作团队,承担纪念大会直播、音响保障、文艺演出及大会同声传译等工作。其中纪念大会直播设置了1个总导演系统和7个分系
...[详细]
-
9月1日,兰州一城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发布通知,所有员工9月3日休假一天,在家观看九三阅兵。相关消息发布后,网友们纷纷点赞。2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公司负责人李先生,他表示,消息属实,放假一天就是
...[详细]
-
随着8月各地楼市数据陆续出炉,以限购放宽、信贷优化为核心的政策调整,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初步显现。新政不仅缓解了部分城市的观望情绪,也为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奠定基础。从价格端看,不同梯队城市分化依旧显著
...[详细]
-
广州福彩举办“福彩与您益路同行”公益活动_南方+_南方plus方寸彩票,承载温暖。一张薄薄的福利彩票,汇聚千万人的善念,编织成温情网络,一头连着普通人的人生,一头连着万家的民生,让爱心在社会流转。近日
...[详细]
-
作为一名街拍摄影爱好者,位于梅城江北的嘉应古城一直是我“扫街”的首选地,嘉应古城改造以来,我几乎每半个月都会来这里拍摄,至今已留下了一千多张嘉应古城不同阶段改造修葺的图片,记录下了嘉应古城在时代浪潮中
...[详细]
-
望海楼|顶梁柱、主引擎、主窗口:香洲的三大“使命”与珠海的一场“硬仗”
这并非一场寻常的工作会议,而是一次高规格的战略宣示。9月1日,香洲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系统部署落实举措,旗帜鲜明地作答——香洲要在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中当好最坚
...[详细]
-
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8月31日在天津接受总台《高端访谈》独家专访。采访中,古特雷斯表示,二战胜利,中国的贡献极其重要。中国的贡献是盟军能够取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古特
...[详细]
-
近日,梅州市成功落地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成为继广州、深圳、东莞、湛江后落地该业务的地市,标志着梅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帮助兴宁某企业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获得
...[详细]
-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深圳湾海关在客运进境渠道查获司机违规携带活体鱼100条。经鉴定,其中澳洲神仙鱼、心斑刺尾鱼等15个品种76条,属外来物种。当日,一辆跨境客车从深圳湾口岸进境,经过海 ...[详细]

固废变资源,生态焕新绿:云浮“无废城市”建设见实效
南方日报评论员:“万企进百校”广聚天下英才
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抵达北京
百济神州成为A股市值最高医药股
致梅州市民防汛防台风的一封信!请查收→
